%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咨询热线:
020-34385911
13316087099
微信预约:
13316087099
发布时间:2025-07-21
你是否遇到过经常毫无缘由地焦虑崩溃的人?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明明对象哪哪都好,可就是耐不住要到处撩把自己和别人的感情生活搞到一团乱的人?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无论何时拿到一手人生好牌,却总能打到稀烂的人?
很多人会用人品或者运气来解释这些人的选择。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很有可能有童年心理创伤。
No.1 什么是童年创伤?
童年创伤(Childhood Trauma)是指在成长过程中,个体经历的、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负面事件,这些事件通常来自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并对成年后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常见的童年创伤包括:
情感忽视(父母冷漠、缺乏回应)
身体或情感虐待(打骂、羞辱、贬低)
性虐待(侵犯或不当接触)
目睹家庭暴力(父母争吵、肢体冲突)
被抛弃或遗弃(父母离异、寄养经历)
过度控制或溺爱(剥夺自主性,导致成年后无法独立)
对孩子而言,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像是一块拼图,构建了他们对于世界和自己的理解。
当这一拼图中带有痛苦和恐惧的片段增多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和安全感也会逐渐瓦解,创伤最终渗透到其性格、情感反应,甚至未来的生活方式中。
这些经历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模式。
当一个人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情感生活搞到一团糟,那么很有可能是在无意识重复早年被养育者离弃,或者被养育者忽冷忽热的对待,或者被养育者身体精神虐待的情形。
No.2 童年创伤是怎样让一个人过得混乱、一团糟呢?
许多童年受过伤的人,明明有能力、有机会过上好生活,却总在关键时刻“搞砸一切”——比如突然放弃好工作、破坏亲密关系、沉迷不良习惯,甚至无意识制造危机。这种“自我破坏”并非偶然,而是创伤带来的心理模式在作祟。
1.重复痛苦的“强迫性重复”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的概念,指人会无意识地重现童年熟悉的痛苦模式,因为大脑误以为“这才是安全的”。
比如,从小被父母贬低的人,成年后可能总是选择挑剔的伴侣或上司,重复“被否定”的感觉。在事业顺利时突然辞职,因为“成功”让人陌生,而“失败”才是熟悉的。
一个曾经因为妈妈抑郁而不能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会不断与受苦的女人交往,从而不断重复曾经需要不断照顾母亲时痛苦的那些体验等。
2.自我价值感低下:不配得感
童年创伤让人形成“我不值得被爱”“我不配过好生活”的信念。即使机会来临,也会用拖延、逃避或破坏的方式推开它。
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子,找对象时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友,在找工作时,也总觉得自己太差,配不上那些好的高薪的职位;在单位也不敢提要求,总觉得自己不配。
例如,有人中了彩票却很快挥霍一空,因为内心深处觉得“我不该拥有这些”。在亲密关系中,一旦对方表达爱意,就会故意疏远或找茬,因为“被爱”让人恐慌。
3.情绪调节困难:用混乱填补空虚
童年创伤常常让人对自己产生深深的怀疑和不认同,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内心痛苦、空虚、空洞。
他们无法言说自己的创伤,这些创伤可能在某个因素的触发下导致情绪失控,于是通过制造一些混乱、自毁的行为来转移内心的痛苦。
比如,疯狂购物、暴食、酗酒、赌博、自伤等行为,试图填补情感空洞。
比如,故意激怒他人,引发冲突,因为“争吵”比“平静”更让人感到熟悉。
4.人际关系中的“投射”
你是否在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时容易表现出异常强烈的情绪反应呢?
比如,一句无心的玩笑、一时的失误或随意的评价,都可能触发你的焦虑、愤怒或强烈的失落情绪?你是否害怕别人会伤害你?你是否对一些人感到特别厌恶、恐惧?你是否害怕婚姻?你是否害怕跟人太亲密?
创伤让人对世界充满不信任,容易将过去的伤害投射到当下:
上司的一句普通批评,你就将其解读为“他讨厌我”(如同父母曾经的贬低)。
伴侣只是没能及时回复消息,你脑子里就开始上演大戏:“他要抛弃我”(触发被忽视的恐惧)。
这些误解会导致过度防御或攻击,破坏现实中的关系。
5.创伤剧本
你可能会很奇怪,明明自己痛苦过,为什么要把这些痛苦再施加给别人?这就是创伤与压力的不同之处,创伤会使人发展出的策略,并不是成为更好的人去停止痛苦,而是把自己不可控的痛苦变成自己可控的痛苦。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总在把手里的好牌打的稀烂的人,他们内心无意识的剧本是,既然我的人生是痛苦不堪的,不如把制造痛苦混乱的主角权留给自己好了。这样至少我能知道痛苦混乱何时开始,而不是等着灾难在未知的时间点降临。
当这样的创伤剧本形成后,他们就成为了自己与他人生活中的魔鬼,一次次无意识把童年熟悉的痛苦感再次复制出来,让自己和亲近的人去体验那些痛苦。所谓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No.3 如何打破“混乱循环”?
创伤,就像我们隐藏的一部分血肉,一碰就疼。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带着创伤一起生活,或否认它,或忽视它,或试着去了解它,或试着避开它。
一味地压抑痛苦,否认它、遗忘它,反而会变成这些痛苦的奴仆,时间越久,越不敢去正视它,总觉得那伤痛很大,自己很无力,一旦面对,就手足无措,无力应对。
被压抑、否认的伤痛,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
童年创伤的影响虽深,但并非不可改变。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修复:
1.看见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自我关怀
要疗愈童年创伤,首先要承认并看到自己当年所经历的不公平和困难。我们要看见自己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
很多人之所以被童年不幸困扰着,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觉察到那个受伤的小孩。
就像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习惯去讨好男友,甘愿为其付出,却依然得不到对方的爱;
她只知道,当时的受伤和难过和小时候讨好父亲一样——小时候做鬼脸讨好父亲,但父亲还是看不到她,还是偏爱妹妹。
她以为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回报,她以为自己的卑微讨好,可以让对方看到自己,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而如果她能看到那个“内在小孩”,不去否定TA,而是接纳TA,就会心疼那个曾被父亲忽视的小孩,进而放弃那种讨好的补偿模式,重新理解自己内心的匮乏感。
当她愿意蹲下来,温柔地拥抱内心那个缺爱、无助的小孩时,告诉她:这都不是你的错。那些被冰封多年的情绪才会开始慢慢融化。
这是疗愈的关键一步。看见过去的伤痛,接纳自己童年的创伤,看见那个不被爱的事实,本身就是在改变。
2.觉察自己的模式
记录那些“总是搞砸”的时刻,思考:
这种感受熟悉吗?是否像童年的某种场景?
我是在重复过去的痛苦,还是真正为当下做决定?
情绪日记,是一个了解自己的情绪、内在想法与应对模式的简易方法。若能在平时时常自省,了解自己的情绪、情绪后面的想法,并加以处理,对自己的心理复建有很大的帮助。
而情绪过激状态,正是我们了解内在、习得新应对方式的好机会。
若能每天找个安静、独处的环境和时间,仔细思索今天有哪些事让你情绪产生波动,拿出纸笔把其记录下来,撰写成自己的“情绪日记”。
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回看这些日记,进行归纳、总结,相信你可以更能看清自己的一些行为与情绪。
3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当我们的内心有创伤时,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修补、去防御痛苦。
遭受长期痛苦折磨的人,更需要一些勇气和鼓励,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对于当事人来说,很多童年创伤都是碎片的,有些是不想回忆也不敢回忆的,甚至有些是因为太过痛苦而似乎被忘记。
若是我们准备好了,用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方式去面对伤痛、去修复、去成长,这就需要专业受训的专业人士、在一个相对安全隐私的环境中进行,这也是心理咨询师要做的工作。
在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中,咨询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理解、尊重和陪伴,能帮助来访者更客观、深入地了解自己,看到那些自己不敢触及的一面,找到安全、恰当的方式,再慢慢一点一点地揭开它、感受它、修补它。
从而整合自己的阴影,从创伤中走出来,并把与咨询师之间更多有意义、矫正性的体验和互动,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渐走出固有模式,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心态和行为。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结语:
童年创伤让人拿着一副好牌却总打得稀烂,但牌局尚未结束。看见过去的伤痕,不是为了责怪谁,而是为了把人生的主动权,重新拿回自己手中。
你可以积极自我改变,让自己得到合适的帮助去穿越创伤,从而实现更安全自在的人生状态。
END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复杂型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隐藏在日常中的创伤,很多人中招了都不知道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