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何容易沉迷手机?心理咨询师解析背后的“心理密码”-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师|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热线电话

青少年为何容易沉迷手机?心理咨询师解析背后的“心理密码”

发布时间:2024-07-05

看到这样的一个提问:


12岁女儿天天玩手机,黑白颠倒,不做作业,成绩下降后厌学拒学。让她交出手机她说想跳楼,怎么办?


沉迷手机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孩子究竟为什么沉迷手机无法自拔?

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又是什么?


当今社会,儿童青少年对手机过度依赖、沉迷,甚至成瘾,是无数家长的教育烦恼。


但同样是玩手机,有些孩子沉迷其中,但有些孩子却不沉迷。


当我们不能真正关照到孩子的内心的时候,便永远也无法解决沉迷玩乐的问题。所以,孩子背后缺乏的需求,从而沉溺电子产品的原因,才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在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孩子们沉迷手机是表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危机。



手机满足了孩子哪些心理需求?



No.1  娱乐的需求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少不了玩耍娱乐,需要丰富多样,富有创新的玩耍体验,更多需要体验人际互动、情感交流,精神层面的沟通。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时,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孩子除了玩手机还能干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有些家长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会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去看世界,比如旅游等等。平时会带孩子一起散步,打打球,或者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周末去公园、图书馆或者组织和小伙伴一起的聚会等。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沉迷手机,因为在生活中不只有玩手机是让他觉得高兴的事情,他们长大了也会自己安排社交和玩乐项目。


但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以上这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偷懒,没有去引导孩子打开丰富世界的大门,甚至为了图清净把手机给孩子玩,孩子除了玩手机没有可替代的娱乐活动


很多孩子压根没有时间玩,每天不是学习就是枯燥的作业,很少与人交往,甚至有些“社恐”。


如果一个孩子除了每天被安排学习,或是居家宅着,现实生活让他们觉得如此呆板和无趣,当他们无法获得娱乐需要时,他们会去哪里找呢?


答案就是那些网络社交平台,在手机上获取快乐是蕞为简单直接、方便快捷的,躺着坐着都能获取信息。


用手机看短视频、玩小游戏都是一种高刺激行为,能够让人获得短期的快感,这种唾手可得的多巴胺让孩子沉迷其中,别说孩子了,就是连大人都刷手机停不下来。



No.2  连接感


在心理咨询室中,有很多孤独、空虚的儿童青少年


克莱茵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和客体的连接。


不论孩子还是成年人,天生喜欢和人建立联系,喜欢和真实世界建立连接,如果屡试屡败,才会退而求其次,到网络世界去寻求链接感。


孩子在小时候精力旺盛,求知欲和好奇心爆棚,是蕞想与父母连接的时候,所以自然少不了不分场合的对父母的纠缠。


之前曾在某餐厅看到这样一幕,爸爸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都在玩手机,妈妈从洗手间回来就把手机抢走了,于是父母都在玩手机。


男孩一开始傻坐着,感到很无聊,就开始问父母十万个为什么,父母很不耐烦,都不搭理他。


好不容易上菜了,男孩开始和服务员尬聊:姐姐这是什么菜啊,好吃吗?我在幼儿园吃过XX,……


服务员走开后,儿子又无聊,开始哭闹,说我不想吃这个,一边干嚎一边打滚。


这个男孩在不停地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看看他,希望和父母连接,然而父母就像“消失”了那样,仍然专注地盯着手机,不理他。


也许过了五六年,男孩的父母会求助:12岁男孩沉迷手机,怎么办?


可是,我们得问问父母,孩子除了玩手机,还能做什么呢?


你们亲手斩断了与孩子的连接,养出了一个孤独的孩子。


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却视而不见,甚至很多家长为了给自己找片刻清闲,直接给孩子扔个手机,放个动画片,搞个小游戏,或者随便在D音找个题材的视频让孩子自己刷,极少数家长会耐下性子放弃自己的休闲时间陪孩子做无聊的游戏或者解答孩子幼稚的问题。


孩子感觉不到被家人爱,缺乏父母的高质量陪伴,缺乏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连接。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陪他,没有人需要他,没有人让他感觉到他很重要。所以孩子选择手机为蕞好的朋友来陪伴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只习惯与手机的连接,或者说已经失去了与人连接的能力,不习惯人的陪伴了。



No.3  成就感


“我是一个学渣,惟一被别人说过厉害的地方,就是在游戏里。”


有些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评价过低,经常批评和打压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认可,让孩子觉得在现实世界很受挫


还有一些家长,情绪不稳定,经常指责孩子,跟孩子说话时暴跳如雷,让孩子觉得跟家长说话还不如跟手机里的人说话。


孩子没有机会去体验成就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的孩子就会在手机游戏里寻找成就感。


在游戏世界,他们可以得到胜利的感觉,每当自己闯关的时候,就会收获掌声、小礼物或者新的权益之类,孩子能及时获得认可,非常有成就感,感到很开心,所以就喜欢玩游戏。而且,孩子在游戏里的容错空间是很大的,输了是不会被批评的,而是被鼓励下一次一定能够成功。



No.4  掌控感


“只有拿起手机时,我才能做我自己。”

“我知道这个游戏里的一切是我自己获得的并真正只属于我自己的。”


在心理咨询接待的网瘾案例中,大部分青少年对父母有敌对情绪


很多沉迷手机的孩子,背后是强势控制的家长。有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就像一个牵线木偶般被家长牵着走,没有什么自主权。


比如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控制比较多,孩子又无法反抗或反抗无效的情况下就会在心中有怨气,他可能就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在玩手机上。


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开始出现网瘾的问题。在青春期之前,他们也许曾经是父母眼中的“懂事的乖孩子”。上了初中后,他们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力量感也强了,希望能够活出更真实的自己,所以他们会通过叛逆父母之前对他们的控制来表达自己。


一方面在手机里他不用听从父母的安排、老师的管教,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任务或必须要完成的内容,他可以肆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计划、行动和决定,享受着满满的自主权和掌控感


另一方面,孩子通过玩手机游戏来对抗父母,打败父母对他的控制,你越禁止他,他越是要对着干。


这个时候手机和游戏本身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亲子之间的对抗,所以我们就要从建立关系和调整情绪入手。



No.5  自我保护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手机可能是他们逃避现实困境的有效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自我保护。


孩子在沉迷手机之前,可能已经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学业、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甚至自我认同困惑)感受到了压力、疲惫、焦虑,挫败感,无意义感,或者是失败感。


现代教育中很多孩子根本没有释放压力和焦虑的重要途径,玩耍时间不仅在校内被剥夺,校园之外也是无缝连接的补习和兴趣班。特别是在一些规矩大过于一切的家庭中,孩子活得非常压抑,生命力被抑制,攻击性无法得到释放,只能通过打游戏来缓解。


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当手机游戏的诱惑和繁重的学习无法兼顾时,青少年很容易陷入焦虑和无力,加上家长的期待值与青少年自身的能力不匹配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沉迷游戏。


有些孩子在学校人际不适应,周围又没有人可以及时给予自己帮助和情感支持,只好选择网络来逃避这些现实的痛苦。一个网瘾的孩子说,在玩网络游戏时,大家组团打游戏、互怼很吸引他,而在学校,自己却很少和同学一起玩,也不想跟同学有太多冲突。


有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打架,或者一方出现婚外情,父母生活不幸福,孩子也长期小心翼翼和紧绷。在这种不良氛围中,孩子内心非常崩溃,只能通过手机排解内心的苦闷,或者在游戏中麻痹自己,或者找人聊天获得内心安慰。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管束太严,太焦虑,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经常批评指责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感到被压抑,被限制,被强迫,心理负担很重。


在心理咨询接待的青少年沉迷手机案例中,很多孩子一开始被家长认为是手机成瘾者,蕞后却发现患有抑郁症或者躁郁症。


沉迷手机,只是他们缓解现实痛苦的行为表现。至少,他们在沉迷于手机时,快速分泌出来的多巴胺会让孩子短暂地忽略痛苦。


只是,这种让自己免于痛苦的方式,是有代价的。


人们可能会变得没有自制力、对手机有依赖性、无法正常社交......这往往又加重了他们对手机的沉迷,导致恶性循环。


当孩子习惯了用手机来逃避痛苦,这也降低了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变得更加焦虑、脆弱,抑郁。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提醒您:


孩子沉迷手机需从多方面防范,不能只看到孩子玩手机的表面,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根源去解决。


如果孩子还处在迷恋手机的初级阶段,父母要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了解孩子的内心的困境


要了解孩子喜欢手机的原因,学习压力大、厌学、情绪困扰还是缺少朋友……如果孩子通过沉迷手机来逃避压力,玩手机让孩子获益,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压减负,接受孩子的平庸。


多陪伴、支持孩子,当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互动是快乐的,他沉迷手机的情况就会减少。父母可以通过合理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限制使用,同时多引导孩子出门运动、社交,培养其他爱好。


若孩子对手机过度依赖甚至已经成瘾,那么此时孩子离开手机会产生戒断症状,比如,焦虑、抑郁、烦躁、厌学,戒断的应激反应甚至会引起自残、自杀行为,这种情况下父母务必要谨慎处理,可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在专业的咨询师的系统引导下,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间的沟通方式,对孩子建立手机规则,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从一点点的减少开始,分阶段让孩子慢慢回到正轨。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抑郁症心理咨询:我是真的有抑郁症,还是假的抑郁?

不能对抑郁症患者讲的十句扎心话,你有讲过吗?

决定不再当好人后,她的抑郁症彻底好了!

他们说疫情结束了,我却开心不起来?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越来越普遍?

青少年容易出现怎样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抑郁家长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

青少年抑郁:当青少年厌学、抑郁,如何预防悲剧发生?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