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孩子厌世消极,别急着“打鸡血”,孩子的累需要被看见-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师|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热线电话

青少年心理:孩子厌世消极,别急着“打鸡血”,孩子的累需要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4-03-10

厌学、厌世、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里普遍的现象。


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对9015名中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的调查显示,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活着真没劲!”、“我好想去死啊!”、“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孩子们的厌世言语惊吓了不少的家长。而不止言语上,很多青少年找不到自己努力的动力,不愿意学习,对周边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中心也接到过不少青少年家长的求助,好好的孩子,最近却一直在说活着没意思,也不愿好好学习了,让家长很是困惑和担心,担忧孩子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也忧虑孩子的学业问题。


本该朝气蓬勃的少年少女们,为何早早就丧失了活力?青少年的消极厌世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想法?


01

外在的厌世消极,内在肆虐的心理风暴


半月谈联合各大科学院与研究所机构合作,在全国若干省份调研发现,青少年正在遭遇“四无”心理风暴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1. 被扭曲的学习,学习无动力,厌学情绪多


很多成绩良好甚至优秀的学生内心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是为满足家人和社会的期待,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厌学背后隐藏着孩子对自我的厌弃。青春期正是处于自我意识高度发展,青少年形成自我意象的重要时期。除了学习外,对于同伴关系、自我的探索、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正是此时的他们重要的心理任务。


而被扭曲的学习,过度依赖单方面的学习成绩因素,一旦学业遇挫,即便是小小的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足以打趴自己的巨浪。


而父母如果给予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和过高,孩子会感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能达到父母的期待”,加深对自己的悲观失望情绪。


2. 真实世界无兴趣,断网就闹自残、自杀


“为了个手机他险些要在10几楼跳下去,我们父母真的害怕了”


而问到孩子, “父母一直不理解,但我就是喜欢打游戏,那是我赖以生存的动力,可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网络依赖的背后,是青少年逃避繁重学业逃避真实世界的心理需求。


亲子间的无效沟通、对父母紧闭的心门、现实校园社交的受挫让青少年对于现实世界失望,而在网络世界寻求认同感、归属感。研究也表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刺激促使多巴胺分泌形成愉悦感,但这种愉悦感会使人丧失对其他活动的兴趣。


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里的青少年,与真实世界的链接逐渐减少,社交圈也越来越封闭,对网络世界也越来越依赖,形成恶性循环,直至网络世界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动力与存在。


3. 社交无能力与心理需求的冲突


社交技能的学习是青少年时期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现在的孩子,社交能力却是极为薄弱。


生活里充斥着的是学习,缺少与同伴相处的时间,空闲时间也更多是在网络上,形成社交隔离。他们在网络上很活跃,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流,尤其不喜欢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


建立同伴关系,在同辈间寻找归属感是他们此时急需满足的心理需求,但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现实里独来独往,害怕与真实的人接触交流,形成了自闭式社交,内心感到孤独、压抑。


冲突之下,比起跟真实的人接触,他们选择把情感寄托在虚拟的形象上(如漫画、动画片等作品中的人物),对现实世界更加逃避,生活变得更加“宅”。



4. 生命无价值感,枯竭感过早到来


青少年“空心病”话题热议、青少年焦虑抑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青少年各种高危行为频发......本该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群体,却笼罩着阴霾,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我感觉自己只是一台学习机器,每天早上醒来外界便输进各种指令,目标指向的是成绩排名升学,然后开始不断运行,直至我坏掉为止。”;


“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为何要学习?为何要努力?为何活着?”;


“做什么都感觉好累,什么都记不住,宿舍里的人好虚伪,不想跟任何人说话,我到底怎么了?”

......


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压垮了孩子,尽管现在的孩子不愁吃穿,物质层面充分满足,但精神上供养不足,激烈的学业竞争,复杂的同辈关系、缺乏支持的家庭环境,消耗着青少年的心理能量,心灵的枯竭感过早到来。


02
空虚背后更深层次是内在联结的缺乏


如何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自体心理学指出,当一个内在有一个整合的自体,以及与整合的他人的连续,使得一个人不管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始终存在着一种连续感。而这种连续感会使个体感受到归属于人类关系网的感觉,并确保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来源于他人的联结感。而对于当下的青少年群体来说,联结感正是他们所匮乏的。无论是与同伴的联结,父母的联结,还是与真实世界的联结,都是生活里所缺乏的。


他们难以向父母敞开心扉,诉说内心的矛盾冲突,因为曾经的他们无法获得父母的共情和理解,早已对父母失望;缺少与好友交心打闹的体验,同伴之间更多是竞争和排挤;而现实的生活他们体验到的是不断地受挫和巨大的压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到迷失和绝望。


内在缺少稳定而持久的自体与客体的联结时,便极易陷入到空虚、失望和抑郁情绪中去,自我认同混乱,对现实幻灭,青少年也不再对未来和生活抱有希望。


而当孩子说出那些厌世消极,令人心惊胆战的话,也许是孩子的一个个“求助信号”,用极端的话语,希望我们可以去看到他们背后的情感需求。


03

如何面对厌世的孩子?


“危机心态转向危机行为之间只隔着薄薄的一层窗户纸。”


厌世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危机中,比起一味要求强迫他们乐观积极、要阳光正向,他们更需要的是被共情接纳、被理解认可的环境。


当孩子提到活着没意思时,父母可以做的是:


1.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有的父母无法应对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当孩子表现出脆弱时,便急于去否定,希望孩子能够积极起来。但这也堵住了父母通往孩子内心的道路。


若可以,父母不要慌张,先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可以先给予孩子肯定,“你现在这么年轻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说明你已经长大了”;“你的思考是有意义的,是什么引发了你的思考呢?”。


不要去否定或禁止孩子谈论这个话题,这是一次很好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机会,也是父母拉近与孩子距离的机会。


2.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最好的支持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爱与安全感外,自主空间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如同一棵小树,要成长为参天大树,不仅需要阳光与雨水,也需要足够的成长空间,来让它伸展树干,长出茂密的树叶。


父母不过多地干预或控制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主,让他们为自己负责,做自己的事,不仅能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还能拉近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孩子在一次次把握自己的话语权中,自我的力量也得以生长,有归属感,有家长,有意义,也更加能够有活力地活出他自己。


3.开展家庭心理咨询


孩子从厌学到厌世,涉及到的是多方面的因素,不仅与孩子所处的成长阶段有关,也与孩子所处的环境、过去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个人层面的干预外,家庭环境的改变也能够很好地改善孩子的状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也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能帮助父母缓解焦虑,重拾自信,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宋倩:多少中国式父母的小欢喜,毁在了控制欲里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无条件接纳到底是什么鬼?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青少年心理咨询:青春期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亲子教育:“阳奉阴违”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亲子教育:如何把控好教导与控制的界限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