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选择性缄默症,开启“静音”模式的孩子-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师|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热线电话

儿童心理咨询:选择性缄默症,开启“静音”模式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3-12-25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家说话交流很正常,并且能够做任何与其年龄相仿的事情,但是到了幼儿园或是其他公众场合便“拒绝”说话


兰兰今年上小学了,学习还可以,也没有闹着不去上学,但让兰兰妈妈最为担忧的是她的社交情况。


上小学两个多月后,老师反映兰兰在学校的情况很奇怪,上课时面对老师的提问,兰兰总是低头不语,简单的问题也总是如此。


课间时,有和同学玩耍,但很少看到他跟同学聊天,同学们喊她,她也不回应。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在讲台上朗诵诗歌,只有兰兰一直站在讲台上面,不肯开口。老师问兰兰是不知道怎么读吗?她也不愿意回答,只是摇头。


兰兰的父母很疑惑,孩子在家时活泼开朗,表达流畅,也会跟父母撒娇,跟父母的互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怎么到了学校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呢?


一直以来兰兰妈妈都以为孩子只是比较害羞,内向。上幼儿园时老师也有说过,兰兰在幼儿园里比较少说话,是属于比较安静的孩子,父母带兰兰出去见朋友,兰兰也总是抱着妈妈不愿意开口叫人。


父母都觉得可能是女孩子会比较偏安静,内向,直到上了小学,兰兰在学校不愿意开口说话的情况变得越发明显。


此时兰兰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遇到这样情况的家长心里很着急。孩子是故意在学校不开口说话的吗?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孤独症?各种猜测和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孩子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与另外一种儿童焦虑病症有关——选择性缄默症



1

内向害羞也是一种疾病?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简称SM),也可以被称为局限性失语症或选择性失语症,是一种复杂的儿童焦虑障碍。


其基本特征是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均正常,却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选择性地保持沉默不语。


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不受约束的自由交谈。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以上。


患儿的症状一开始会被家里人和父母误以为是性格内向害羞,因为孩子在家庭和非常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是正常交流的,只有在某些社会场合下表现得非常害羞或紧张,让人误解。


往往直到进入小学,与教师和同伴无法正常交谈,无法适应完成校园里的社交互动和任务时,才引起老师及家长的注意。


而我们通俗认为的内向不爱说话,其实与选择性缄默症有着明显的区别。



2


选择性缄默症的主要症状:


1.选择性沉默


孩子在被期待讲话的特定社交情景(如在学校)中持续地不能讲话,但在其他环境中,最明显的是与父母,可能语言表达正常甚至活跃。


2.社交障碍:


即使有交流的需要或愿望,孩子也可能在学校、与陌生人或在其他特定情境中表现出社交抑制。如胆怯、害羞、回避等行为。


如兰兰在上课时,即便肚子痛,也不敢举手跟老师说想去厕所,在被老师提问到时也不愿站起来回答。


3.用非言语行为代替沟通


孩子可以使用点头、手势或面部表情作为替代交流方法,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是可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的。


4.一贯性


选择性沉默的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不能限于入学的第一个月)


5.排斥其他障碍


孩子的沉默不是因为缺乏知识或语言问题(如不熟悉使用的语言),也不是因为其他沟通障碍(如口吃)所导致的,也不能仅仅出现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智力障碍或其他精神性障碍的病程中。


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更像是身体里有个“静音开关”,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便将自己“一键静音”,无论家长、老师如何问话、劝诱都无济于事,就是不开口说话。


而在家中则更多表现出与缄默相反的特征,善于表达但往往固执,有些孩子也会很依赖父母,甚至难以单独睡觉。


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更倾向认为,选择性缄默症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某些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选择性缄默症,而家庭成员有焦虑障碍史,儿童可能更容易发展出选择性缄默症。


2.神经生物因素:


神经脑科学的研究显示,患有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的杏仁核反应比正常儿童更为敏感,而杏仁核区域主要负责处理恐惧和焦虑感受。


患儿家长也发现孩子在平时也常出现过多的担心和恐惧,出现莫名的糟糕想法。


3.心理与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早年的社会情境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患有该基本的儿童通常来自有压力、高期望的家庭,这种高要求可能增加了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而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遭遇心理创伤——例如遭受虐待、或父母婚变离异,频繁更换生活环境等,都有可能增加孩子出现选择性缄默症的风险。



3


“静音模式”如何解除


作为一种焦虑障碍,SM的症状往往与个体所处的心理状态有关。


当孩子在特定的情境里感觉到自己被期望说话时,常常变得焦虑不安起来,内心莫名的恐惧,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发出声音。


此时,来自外界的压力,老师不解的眼光,家长催促的表情,自己内心的着急,这些更加让孩子的焦虑水平飙升,更加恐惧,缄默不语。当焦虑水平过高时,有的孩子还会整个人僵住,出现躯体反应。


而在学校和社交情境中遭遇的挫折和误解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困惑、羞耻和孤立感,打击孩子的自信自尊,强化孩子对沟通的负面体会。


一想到要和某些人说话,内心便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或恐慌感,害怕在自己不会说话时自己看起来很傻,害怕自己在需要说话的时候却发不出声音。


孩子渐渐变得不愿沟通,不敢开口,采取回避的策略,让自己从焦虑中得到喘息。但也让自己更加恐惧说话,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更加焦虑恐惧,形成了恐惧循环。


如果持续时间过长,病情带来的社交障碍,可能会造成患者在学校遭受嘲笑、歧视甚至霸凌,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等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是比较有效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改变对于陌生环境和社交场合的认知,教授对于这些场合的恐惧和焦虑。



2.儿童沟通训练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方式,来提高他们面对模式人时的自信和能力



3.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帮助选择性缄默症儿童通过非言语的方式,如音乐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交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沙盘游戏治疗可以让孩子在不受压力的自由环境下,以一种创造性游戏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用沙子和各种沙具摆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图景,投射自己的情绪情感,并且治疗师以游戏互动的方式,支持、引导孩子更好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这种治疗方式也有助于儿童对治疗师建立信任,降低孩子的防御,借助孩子制作的沙盘场景,也有利于治疗师逐渐鼓励孩子开口说话和表达。



4.家长支持和教育


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互动,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无威胁的环境,将治疗室内的策略延伸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减轻内心的焦虑。



5.药物治疗


对于表现严重的选择性缄默症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减轻症状。然而,药物治疗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无法根治病症。


选择性缄默症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正常交流和社交能力,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困扰。


然而,通过及早发现和综合治疗,大多数患儿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缓解。家长们应该关注儿童的交流表现,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宋倩:多少中国式父母的小欢喜,毁在了控制欲里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无条件接纳到底是什么鬼?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青少年心理咨询:青春期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

亲子教育:“阳奉阴违”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亲子教育:如何把控好教导与控制的界限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