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4种依恋类型,你是哪一种?-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师|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热线电话
感情心理咨询

恋爱中的4种依恋类型,你是哪一种?

发布时间:2023-10-30

·为什么有的人谈恋爱非常缺乏安全感,稍有风吹草动就要猜忌伴侣?

·为什么有的人在一段关系中,喜怒不形于色,尽管内心翻江倒海,表面仍然风平浪静?

·为什么有的人坚持独身主义,尽管周围人都告诉ta该找个伴儿了,而ta自己却坚定地认为,可以但没必要?

·又为什么有的人就像一个小太阳,永远对人报以善意,永远有无穷无尽的安全感给到ta的伴侣?


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咨询中的重要议题——依恋关系


依恋理论蕞早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一开始为了研究“婴儿离开父母后所产生的分离焦虑”。


后来,心理学家发现,这种依恋行为的影响会延续到人们成年,主要凸显在亲密关系上。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成年人的行为可以从他儿时中找到痕迹。




亲密关系中4种依恋类型


根据一个人的“回避亲密的程度”“是否焦虑于被抛弃”的强弱,将依恋类型分为4种。


“回避亲密”程度高的人,在与人亲密时会感到不舒服,程度低的人则会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轻松;


“焦虑被弃”程度高的人,会害怕他人离开自己、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注意力,程度低的人则不会担心。


安全型依恋: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

焦虑型依恋: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低

回避型依恋:虑程度低+回避程度高

恐惧型依恋: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高



01 安全型依恋



婴儿时期:


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需求十分敏锐,饿了有奶喝,哭了有人抱。


父母在身边时,既享受与父母的互动,也可以独立在自己的世界里玩乐。


在父母离开时会低落,但是相信父母不会抛弃他们,当父母回来时能被顺利安抚,重新投入父母的怀抱。



恋爱中:


这类个体温暖而有爱,很有安全感,长大后对待恋情时,会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感,不会疑神疑鬼。他们可以适应独处,不患得患失,不担心被抛弃。


对于恋人之间做出的亲密动作如拥抱、亲吻等等,他们不会抗拒。


对于恋爱相处中的摩擦能够积极解决,在压力大的时候愿意向伴侣求助,也更愿意在对方有压力时提供支持,也就是常说的“情绪稳定的伴侣”



02 焦虑型(缠人型)依恋



婴儿时期:


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回应断断续续、时好时坏,有时候甚至根本就不出现。他们难以确认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


他们很黏父母,特别担心父母离开,自己玩时也不安心,时刻关注父母动向,对于父母离开会表现得大哭大叫、极度反抗。



恋爱中:


由于从小没有一个稳定温暖的依恋对象,所以他们内心是很空很破碎的状态,所以一定要在外面牢牢抓住一个人,来安慰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他们是公认的“恋爱脑”,渴望与人产生强烈的情感链接,否则会感到异常的孤独和不自在。


他们非常敏感、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需要时刻确认对方的爱,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联系不上甚至会打几十通电话过去。


他们害怕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将对方牢牢绑在身边才感觉到安全。他们以为只有这样,另一半才不会离开他们。


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另一半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受不了了只能提出分手。




03 回避型(疏离型)依恋



婴儿时期:


孩子觉得父母疏离而冷漠,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经历了很多的拒绝、敌对、苛责或者情感上的忽视,孩子就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


为了避免感受到痛苦,孩子只好把依恋的需要回避掉了。他们将情感压抑在内心,他们习惯父母不在身边,也不期待父母陪自己。对于父母的离开和回来,内心虽有波动,但表现都是冷漠的。



恋爱中:


他们常常被误判成“渣男渣女”。他们虽然内心渴望爱,但又害怕、回避深度的情感链接随时准备“全身而退”,就如同伸出脑袋看着米袋子的老鼠,它们饿得要死,却怕跑出来被抓住。


所以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初期的投入比后期多得多,这样他们既能够享受恋爱的愉悦,又能在感情深入之前及时抽身。


在亲密关系中他们无法信任他人,过分追求独立,强调个人空间。既不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也不希望爱人对自己产生情感依赖。


他们甚至不太关心关系的进展,更不会担心被抛弃。在恋情进展到稳定阶段后,出现冷漠和退缩,想要逃避。


他们常常告诉自己:不行,我不能在这段关系中陷得太深,我不需要别人爱我,我只要自己爱自己就可以了。


于是,一个名词出现了:渣男/渣女。一堆又一堆的女朋友/男朋友,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在结束一段关系后,迅速又爱上了别人。




04 恐惧型(混乱型)依恋



婴儿时期:


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不仅不能被积极的响应,而是报以更糟糕的情绪,甚至被暴力行为对待。


恐惧型依恋的产生主要来自养育者或家庭因素。


养育者人格不成熟或心理状态不良,比如:养育者有自恋型人格、心理创伤、焦虑症、抑郁症、 精神病史等等;或者家庭系统缺失或紊乱,比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多子女重男轻女家庭、父母婚姻不和谐等。


养育者的不稳定,对孩子忽视、远离、惊吓、被分离等行为,导致孩子对亲近的关系产生抗拒,没能与养育者建立稳固的情感依恋。


这类孩子对于父母的分离和回来,表现得不合常理,有时会表现出相互冲突的行为。比如父母离开时会慌乱;父母回来时,也会不知所措,可能会一边寻求安抚,又一边极力反抗和排斥,行为反复无常,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安抚。



恋爱中: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无法与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这种类型的依恋者兼具焦虑型和回避型的特点


他们对于亲密关系始终抱着一种质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内心非常矛盾,对方靠得太近会表现出抗拒和回避,很难信任他人;对方稍微冷漠一点又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害怕另一半离开他们。遇到矛盾和冲突,就会逃避,经常对伴侣冷暴力。



同为“非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与回避型,在某种程度上都要比恐惧型来的“自洽”。焦虑型的人想爱就轰轰烈烈去爱,疏离型的人要放弃就彻底放弃。


唯独恐惧型的人,既想爱又想逃,因而,他们也被认为是蕞容易将自己陷入无序和混乱的人。


所以他们总是在亲密与疏远之间挣扎徘徊,在关系中总是忽冷忽热,若即若离,变幻莫测,令人费解,也很容易陷入到多角或混乱的关系之中。



自己是不安全型依恋,怎么办?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安全型依恋,但根据数据显示,在人群中,安全型依恋的比例都不到50%。



一个人的依恋类型还能改写吗?


其实,一个人一生的依恋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无可撼动的。


即使童年没有安全依恋的对象,在长大后,也可以被更积极的关系所替代,比如良好的同事朋友或者温暖支持的爱人;人们也有能力和不同的对象形成不同的依恋关系,比如和父母是不安全的,但和爱人是安全的。


比如通过逐渐的成熟,你对世界和他人的理解越来越多,再或者通过心理咨询,好的咨询关系也是一种疗愈。


当你建立起不同于早年和父母的全新关系体验后,原有的依恋模式也会随之得到修正和发展。


所以,我们有超越曾经的能力,不一定会被困在默认的模式里,已有的依恋模式会不断被新的经验一点点地调整和改写,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重写”。


值得明确的是,亲密关系并不是救命稻草,恋人也不是带你脱离苦海的救世主,并没有谁就应该去拯救谁,每个人都有自己背负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要去勇敢地开始,真诚地投入,带着信任和对方一起成长。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曾经合拍的我们,为何蕞后彼此渐行渐远?

情感咨询:如果意识不到这点,亲密关系很危险

为什么亲密关系里的两个人总是会互相伤害?

情感心理咨询:你的蕞爱,何处安放?

情感心理咨询:亲密关系中,该如何面对对方的负面情绪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