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咨询热线:
020-34385911
020-34371477
微信预约:
13316087099
发布时间:2023-05-03
哭穷式教育有多可怕?
很多人表示自己小时候也很害怕生病,因为家里穷,所以哪怕身体不舒服,也不敢轻易告诉父母。
父母哭穷,本意可能是想让孩子知道钱来得不易,培养孩子节俭意识。
可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卑、无助和匮乏感,让孩子永远陷入心穷的苦循环。
一、长期在哭穷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
1.深入骨髓的自卑感
被哭穷式教育养大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很难像同龄人一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很难毫无顾忌地放下心防,感知快乐。
知乎上一位网友的回答,引发大片共鸣。她说,蕞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爸妈向你哭穷,这种穷的观念会让你自卑到骨子里。
有个女孩子说,她从小生活在这种哭穷式的教育下, 零食、玩具永远被视作无理要求,她从来没有参加过班集体的假期旅行或者夏令营比赛等等需要花钱的活动,因为父母总是以“太贵了,我家没钱”而拒绝她。
即使她想买一些课外的资料,父母仍然拒绝她,认为没必要花这个钱,家里挣钱多不容易。
她觉得非常自卑,这个观念刻进了骨子里:我不被爱,我不配,我糟透了,我什么都不能和别人比。
这种自卑的性格,也导致她什么也不敢争取,对金钱格外计较,始终认为自己配不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敢和身边的人交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配不上友情和爱情。就连相中一条好看的裙子,她都觉得自己不配穿。
她羡慕那些自信大方的女孩子,羡慕那些喜欢什么就能够大胆争取的姑娘,但是她自己,始终没有勇气。
2.不敢表达需求
因为反复强调家庭条件差,让孩子过早感受生活的压力和沉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比如生病憋着不说,任何活动不敢参加,只要一找父母要钱,就会内疚自责。只要一花钱他就不安。甚至,病得不重他就不敢去医院。
他们不喜欢购买能够提升自己的体验、学习的东西,更着重价格高低,如果提高生活质量、拓宽视野、提高自己要花很多钱,他们往往会很犹豫,甚至直接拒绝。
因为长期被父母拒绝打压,孩子的思想、人生格局和眼界被限制了。但凡需要花钱的地方,他们就要思前想后,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
而更可怕的是,经济贫困所带来的生活不幸,逼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放弃了许多本可以实现的梦想,降低了自己对生活的需求。
有个网友说,小时候一直以为家里穷。
本想考研的他,为了不让父母过度劳累,决定大学毕业就工作挣钱,减轻父母的负担。
可是后来他发现,其实家里的经济条件并没有那么差,甚至比很多人家境要好得多。
但他和那些考上硕博的同学,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
他对父母,突然生出一股怨恨。
他能够理解父母假装没钱,无非是想让孩子体谅他们的辛苦,无非是希望孩子能更懂事一点,但这种被迫着压抑自己的天性而换来的懂事,未免也太残忍。
3.过度补偿
不少在“哭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拼命地弥补那个曾经孤立无援的自己,买下整箱的蛋糕、成堆的娃娃,一柜子的裙子……
并不是自己有多喜欢,而是为了弥补儿时的遗憾。
没有被满足的孩子,就像干涸的沙漠,内心始终是匮乏的。她们的内心,始终蒙着一层自卑的阴霾,在匮乏感的泥沼里,无法自拔。
即便将来再多的满足,都无法填满这种与生俱来的匮乏感。
4.不配得感
当小孩接受太多哭穷式教育,他长大后就会认为自己不配去享受高质量生活,他只配过穷日子。
这些人即使赚到了很多钱,却依然没有安全感,难以弥补内心的空洞。他们一花钱就会觉得愧疚,所以会把钱都囤积起来,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
有个女孩子说,在父母的哭声中长大,从小物质的匮乏让她变得敏感多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值得被爱,谁对我好我都觉得不习惯。不敢去好的餐厅,不敢看漂亮的衣服,不敢有喜欢的人。这病什么时候能好,怕是一辈子了。”
她总不相信好事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对待感情也是如此,总是怕会失去男友,拼命地对男友好。
其实男友对她也很好,可是不管对她有多好,她总是猜忌怀疑,毫无安全感,不相信男友的真挚。
在她的猜忌怀疑中,他们开始争吵不断,蕞后还是分手了。
童年的经历让她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重要的人,她不相信这么优琇的人会爱上她。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冒名顶替综合症”,指的就是这样的人。
我觉得我不配拥有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我现在的状态,我所受到的照顾,我觉得我是个冒牌货。
二、父母应该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
童年的体验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基调,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
◇ 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
◇ 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
◇ 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
孩子的物质需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要求是否合理,以及你的能力和意愿。
若是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可以告诉他真实的原因,要相信孩子是能够接受真实的这样的一个条件。
若孩子的要求是合理,若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地尽情满足。
若没有能力满足,父母要怎么做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贫穷不是金钱价值,而是一种稀缺状态,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
父母的拒绝会给孩子带来稀缺感,从而形成心理贫穷感。但这并不代表着父母就可以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如果父母能够保护他们的价值感。那么即使被拒绝,孩子内心的稀缺感也能够得到缓冲。
不如告诉他们: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这些东西(肯定孩子需求的合理性),虽然暂时不行(解释原因),但我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给出替代方案)。
比如,孩子想吃店里昂贵的牛排,可以对孩子说:牛排看起来很美味,不过店里吃太贵了,我们自己买材料回家做可以吗?
如果孩子想要买很贵的积木,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这个积木价格太高了,可以选一个差不多但是价格低些的来代替。若还是非常想要这个玩具,可以一起努力攒钱,以后再来买。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父母为我花了多少钱,可是我的需求能否得到重视。
所以,在孩子面前,请不要再抱怨赚钱的不容易,而是与孩子分享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不要用“哭穷”来捆绑孩子,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生活”。
为了孩子将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请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