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又控制下成长的孩子:对一切都无所谓-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广州婚姻心理咨询机构|广州儿童心理咨询师|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Response.Status="404 Moved Permanently"%>
热线电话
青少年心理咨询

溺爱又控制下成长的孩子:对一切都无所谓

发布时间:2019-02-11

  在物质上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却在精神上一片荒芜。他们追寻一种超越物质的终极价值所在,却未曾找到出口。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带您了解:在溺爱和控制下成长的孩子。

  小嘉15岁,上高一了,成绩一塌糊涂,学习毫无动力,除了买好玩的、吃好吃的,对什么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实在拿这个孩子没办法,如果他不想奋斗,未来怎么办?”小嘉的爸爸,拥有一家企业,终日投入工作之中,对孩子极少陪伴,只是在妻子无法管教孩子时,会狠狠教育孩子一番。

  相对爸爸的焦虑和担忧,小嘉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反正我爸有钱,我怎么也饿不死。”

  气得小嘉爸爸不断发狠话,“我的钱,是我的钱,不是你的!我不给你用,或我没钱了,你怎么办?”

  小嘉打着游戏,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即使父母在他面前耳提面命,打完几轮游戏,他又忘得干干净净,又快快乐乐去吃饭、睡觉了。

  小嘉网络成瘾吗?也还不至于到那种程度。

  小嘉游戏打得很好吗?也不是。爸爸觉得儿子打得很差,而且儿子一点儿都不想赢,从来不懂改进技巧,从不主动思考,打了几年的游戏,水平还是一般般。

  小嘉也觉得自己并不迷游戏,也不单迷某一款游戏,今天玩这个,过一段时间又去玩那个了,也不求名次,随便瞎玩。

  对于未来,他也懒得想,或想得很开,觉得“顺其自然”,不想做成功人士,也不想太有钱,觉得要那么多钱也没太多用,自己平时也不怎么花钱。小嘉对生活抱着一种“怎么都行”,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太走心的态度。比如,玩什么游戏无所谓,有得玩就行;吃什么都无所谓,有得吃就行。

  一、为何他对外界世界这么无所谓

  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他的成长经历是这样的:

  “宝宝,吃不吃……”奶奶端着碗,追着喂;

  “宝宝,今天天冷,来穿外套”奶奶拿着衣服,追着穿;

  “宝宝,书包重不重啊?来,奶奶背”奶奶一直帮小嘉背到初三;小嘉觉得很丢人,但拗不过奶奶,只好“无所谓”,装作看不见。

  “宝宝,这道题是这样做的……你要认真思考下”妈妈夜夜守着他的学习,其实他早已认清自己是差生,对作业完全是应付、瞎写,反而妈妈会一个个检查、修正。

  “宝宝,你这次要好好考试啊,考上好初中,才能上好高中……”妈妈日日念叨着。小嘉完全不入心,只要不被学校开除,反正最后爸爸妈妈总会有办法让他进入不错的初中、不错的高中。事实也证明了小嘉的想法。

  对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小嘉没有任何打算,坦然一句“顺其自然”,让人听了,感到无奈,但他似乎并不痛苦。内在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感。

  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不想要,懒得要;很少说:我想要。他的乐趣不在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在追求成就感。

  面对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安排,小嘉只觉得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一切听从家人的安排。一日复一日就这样过了,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受。

  过于照顾的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如同古代豪门大院里的“主儿”、“爷儿”。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匈奴军臣单于对藩王的使者说道:“据我所知,你们那些王爷们,一个个都生于深宫大院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文不读书,武不知兵,不关心天下大事,不了解人间疾苦”。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能帮忙干的都帮忙干了,并一直充满爱意对孩子说“你很棒,你是最棒的,你是天之骄子,你要相信自己”。这确实满足了婴儿持续的被重要的他人“看见”的需要,看出是重要的,而且,是“好的”。这让婴儿确定自己的存在。但若这种“捧”过度,就变成了一种“捧杀”,让孩子活在自己的幻觉中,在幻觉中满足自己的自恋。

  从某个方面来看,小嘉对自己存在基本很接纳。他知道自己会活着,完全不担心自己会遇到麻烦。但从现实角度看,他并不在乎自己活得怎样,外表、学业、前途,他都不在意,也无所谓,有干净的衣服就换了,脏了也算了;有学校就上,好不好无所谓……

  二、被破坏了的自主性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在儿童期(2~4岁)阶段,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此时,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此时,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由,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或太频繁阻止儿童做一些事情(家人帮儿童做了),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当儿童(4-7岁)慢慢走出家庭,进入校园,开始看到家庭之外的人、模仿同伴的行为时,也会促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否定、打击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三、青春期的自我统一性混乱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的发展,进入青春期时,这些在溺爱又控制下的孩子往往会面对很大的困难:社会已经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他们的很多能力都还停滞在幼儿期——生活无法自理、学业一踏糊涂、人际关系相对较远,整个生活还是围绕在家庭里。

  另一方面因为生理发展,青少年本能性冲动的高涨也会给他们带来问题。

  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过去经验中的那些自我形象在新的冲击下开始四分五裂,他们更重视自己,但更弄不清自己。他们的自我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有人认为自已不像想得那么好、那么全能了,这一时期自己做出的选择符合一部分过去的自己,又背叛另一部分自己。他们感到要做的决定太多、太快,而每做一种决定就减少了未来生活的广度。因此,他们感到困难,有的人干脆进入一种“心理的暂停”期,即延缓作决定。

  在这一时期他们是很孤独的,往往是不愿立刻作决定,又感到时间流逝,事事无成。他们想找人谈,又觉得无人理解。这是一个心理闭锁期。

  若在一时期(12岁-25岁),他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探索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特别是周围人的态度和评价更容易在他们心理上形成“自我感”,但这应与他期望中的“自我感”慢慢统一起来,以确定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当对原有的自我进行检验和整理,试图形成一种新的、同一的自我,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青少年一旦确立或统一了自我,他们就获得了同一性,长大成人了。如果青少年不以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那他们就会以角色混乱,或者以消极的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

  角色混乱意即角色同一性混乱,其特征是不能选择适应生活的角色,是一种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如不加选择地把自己认同于某一类的人(如依恋关系未被满足者认同关心自己的人),或者盲目地陷入某一社会团体(如归属感缺乏者认同赏识自己的人,如留守儿童加入社团组织等),又或者如上文所述的“延缓作决定”,仅给自己一个口头许愿却没有付诸于任何行动,这样就无限制地延长了心理的合法延续期。

  这种角色同一性混乱也表现在成人后的生活和工作上,如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很容易受外界暗示;时常变换角色,在人际交往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等等。工作中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广州心理咨询结语:曾有国外资深的心理学家说,有条件的话,青少年都应该接受一段时间的精神分析。原因在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受限的地方,这些受限来自成长中的适应不良。这些适应不良,随着孩子长大,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发展,甚至限制了他们潜能的开发与启动,使一个人的能力不能正常发挥。若你的孩子在青春期遇到一些成长困扰,可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听说吧温馨提醒,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请及时与广州婚姻心理咨询 m.020xlx.com联系,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广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wap.020xlx.com联系,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QQ937326707,微信:13316087099